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,國內已有三十多家廠商進行了價格調整。
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廠家華潤微發函表示,為了爭取生產線資源,盡量滿足供貨需求,華潤微自2021年1月1日起產品價格做相應調整,調整幅度視具體品種不等。
觸控IC大廠匯頂科技在2020年12月28日發布的《產品調價通知函》中表示,決定對GT9系列所有產品美金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統一上調30%,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。
此次漲價的34家廠商中,有近10家為功率半導體廠家,但大部分集中在集成電路領域。另外,計劃2021年后漲價的廠家也不少于12家,包括華潤微、微芯科技、光寶科技、富滿電子等。
在新冠疫情影響下,5G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需求激增,汽車反彈進一步擠壓半導體制造商的產能。芯片短缺也使得目前半導體行業劇變,英特爾公司在產品延期后罷免了執行官Bob Swan,手機芯片巨頭高通也加入了并購狂潮。
目前,多家知名車企生產放緩,大眾、豐田、日產、福特等企業被迫削減產量。據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表示,芯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。多重因素疊加影響,導致芯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。
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14日表示,正在與汽車行業合作,以解決關鍵的短缺問題。臺積電的客戶可能會芯片庫存,以抵御未來的瓶頸。該制造商表示,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,今年將從2020年起至少47%的資本投資。
按價值計算,美國大的半導體公司圖形芯片制造商恩威迪亞公司(Nvidia Corp.)和汽車、工業和通信芯片供應商荷蘭恩智浦半導體公司(NXP Semiconductors NV)等各種供應商都受到了供應緊張的影響。
根據IC Insights數據,2020年的集成電路的產量占國內1434億美元集成電路市場的15.9%,高于2010年的10.2%。IC Insights預測,這一份額將從2020年開始平均每年增長0.7個百分點,到2025年增加3.5個百分點至19.4%。
數據來源:IC Insights、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
在制造的價值227億美元的集成電路中,本土公司僅生產了83億美元(占36.5%),僅占1434億美元集成電路市場的5.9%。臺積電、SK海力士、三星、英特爾、聯電和其它在有芯片制造廠的外國公司生產了其余的芯片。
據相關數據顯示,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%。不過,IC Insights預測,到2025年,制造的集成電路制造將僅占國內整體集成電路市場的19.4%,遠低于70%的自給率目標。
|